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40余名专家齐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只为这件大事!
 [打印]添加时间:2022-08-19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25
   都听过环评,但你听说过“碳评”吗?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邀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重点企业、三方机构和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等27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及代表参加座谈,共商在我国新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下,如何科学谋划和纵深推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会专家和代表从各自专业、行业和工作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
 
  强化气候行动,“十四五”大有可为
 
  建议提出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
 
  “十四五”时期,四川能做什么呢?长期从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技术审查的省工程咨询院高工毛戈平表示,目前尚无能效标准的设备仍有节能潜力可挖。
 
  碳中和愿景对能源行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代表周桦透露,将适应大型水电站建设投产的需要,在建设跨区域电力输送通道的同时,也要加强省内电网的配备。
 
  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院长罗彬建议,研究提出四川建设国家碳中和先行示范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战略,立足长远提出燃油汽车禁售、区域梯次“去煤”时间表。
 
  培育低碳经济,亟待市场机制创新
 
  呼吁增加“碳评”从源头控制碳排放
 
  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执行主任李伟起提出,可将控制甲烷泄露作为四川的特色,并创新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模式。
 
  多样化市场工具也是推动转型的重要抓手。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蒋洁萍表示,可充分利用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出台区域性碳减排方法学,丰富碳中和产品,制定气候投融资项目识别标准。还有专家提出,可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审查机制,增加“碳评”,从源头控制碳排放。
 
  突出科技支撑,孕育新场景新业态
 
  论证将碳捕集与页岩气开采结合
 
  科学技术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性力量。关于研发方向,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谢凌志建议,可以从源头无碳、过程少碳、末端减碳考虑,面向应用端推动多能互补。此外,可专项开展产学研对接会。
 
  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霞则具体提出了碳中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考虑,包括设立碳中和技术研发专项,建设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碳中和研究大装置。
 
  水泥制造烟气中二氧化碳高,具有碳捕捉的优势。但省水泥协会代表杨再成犯愁的是,在捕集后如何存储和使用好二氧化碳。有专家提出,探索将碳捕集与页岩气开采相结合,但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促进公众参与,补齐认知短板
 
  提议加强科普破解信息不对称
 
  “没有认同就没有行动”——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胡颖铭注意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议着眼未来,加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部长张浩表示,可以通过形势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向基层解读和宣讲相关政策,推动提早布局和谋划。
 
  除了公众意识提升,政府部门的能力强化也十分重要。四川拓展清洁发展机制服务中心主任孙高峰建议,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基层政府工作能力建设。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作总结时表示,要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发挥优势和强项,加快补齐短板和不足,争当绿色转型和能源革命的排头兵,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贡献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