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中国南北两大水系重要水源涵养区之一的曲麻莱县,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水塔”自然景观。在当地,谈起生态,藏族汉子尕塔无不是科研人员、志愿者乃至牧民竖大拇指的“生态局长”。
“牧民是我的生态老师。”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0年至2016年,尕塔先后担任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乡长、党委书记。
初到曲麻河乡,不禁让他眼前一亮:这里山清水秀,方圆几公里看不到一丁点儿的生活垃圾。尤其在该乡的措池村,人人讲卫生,人人谈环保。
这给初来乍到的尕塔上了很好的一课。
打那天起,他开始把注意力聚焦到“生态”和“环保”上,不停地思考和琢磨“生态”与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乃至子孙后代之间的关系。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作为黄河源头的曲麻河乡列入其中。
在尕塔看来,在此之前,自己对“环保”的尝试和探索是迈着“小碎步”的话,“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恰似迎来一股春风喜雨,意味着机遇的降临,他开始大刀阔斧“大步子”前行。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这给尕塔的环保事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平台和更加广阔的舞台:天时地利人和,关于“环保”,他有无数构想和抱负。
曲麻莱县获得上千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的指标,也就意味着一夜之间,曲麻莱拥有了上千名环保人员。
“如何带动和引导好这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发挥好每一位生态管护员的职责和作用?”这是摆在尕塔面前一项新的课题。
他深知,“国家公园”的体制试点,并不是成立几个机构、挂几块牌子、建几道大门,而是实实在在要做些功在当地利在千秋的事业才好。既然没有可复制可借鉴的版本,不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
以尕塔朴素的生态理念来看,“人”是大自然最大的“敌人”,只有把人的思想观念指引好了,才能从根本上爱生态、护生态、懂生态。与此同时,生态环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终究是“人”,二者并不对立却是统一。
如今,曲麻莱将生态管护员分类、细化管理,构建起“县有监督员、乡有指导员、村有大队长、社有中队长、组有小队长”的“五有”生态管护员覆盖机制。
此外,充分发挥不同群体的作用,在各村组建了党员生态管护组、民兵生态管护组、妇女生态管护组、僧尼生态管护组。为进一步扫除生态巡护盲区,又采用车队加摩托车队加马队的形式在县域开展巡护。
与此同时,曲麻莱的很多村落设置两户“生态中心户”,作为本村生态保护的先行者、引领者、示范者。
如此,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保护”大网已然织成。
令尕塔欣喜的是,这张网里的每个人,超乎想象地发挥出生态保护主人翁的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前所未有地迸发出强烈的“关爱母亲河,护佑长江源”时代责任感。
正如尕塔所言,生态保护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就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
此时,一个小小的镜头,引发他关于“生态”的深入思考。
一个想法从他脑海里跳了出来:何不在生态管护员队伍中组建一个大自然摄影队?
在尕塔看来,牧民对自身所处的大美环境司空见惯,并没有真正走进它、深入它,读懂它,而只有通过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才能够真正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再者,曲麻莱县域内虽拥有玉珠峰、尕朵觉悟神山、长江北源、黄河正源等珍贵生态资源,但因向内挖掘和对外宣传不充分,纷纷被毗邻县域抢占旅游资源先机。
正如尕塔所言:“缺少宣传的生态文化就像近视了的双眼,既看不清远方,亦看不见未来。”
每个村物色出4-5名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摄影爱好者,再从各个渠道想方设法搞来30多台摄像机……于是,一个由80余人组成的“大自然”摄影队便新鲜出炉。
只有摄影队员没有指导老师可不行。尕塔打听到退休老干部索多是个摄影能手,便“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索多说,“尕塔干工作没日没夜废寝忘食,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县、全省、全国,这样的人我们不支持谁来支持,我们不帮谁来帮?”
这些年来,这支由牧民组成的草根摄影团队拍摄的影像资料不计其数,队员作品在各级摄影大赛上崭露头角,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向外界传递出:曲麻莱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
基于这样的基础,曲麻莱县已连续多年举办“大自然观察节”,越来越多的大自然爱好者加入其中。而比起物质上的获得感,更让队员们干劲满满的是精神上的成就感。
这就实现了尕塔的初衷:万物生灵中“人”是最核心的部分,要在“保护”中充分发掘生态价值,要在保护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要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态保护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紧锣密鼓地,他又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出有一定绘画基础的23名生态管护员,在北京某画家的资助下,成立了“帐篷美术队”,即以黄河石、长江石为纸,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素材,绘制成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石头画”。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管护员的作用,尕塔又组建成立了由60余人组成的“藏羚羊护航队”。为防止藏羚羊在大规模迁徙过程中被困网围栏或遭遇野狼等天敌追击,或在穿越青藏公路时被车辆碾压,每年5月-7月,护航队成为藏羚羊迁徙路上的保护神。
马不卸鞍,一个由50人组成的“绿色江源雪豹监测队”亦粉墨登场。在各方大力支持下,队员们负责采集、分析红外相机各项数据,客观记录长江沿线雪豹栖息地的种群变化,四年来搜集整理了数不胜数的珍贵影像资料。
致力环保十多年,尕塔从一个门外汉干成了一位行家里手。
他说,要想做好环保事业,要“心静”,亦要“心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