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天府行动—2020年沱江中下游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在内江市威远县举行,这是全省首次由四川省生态环境事件指挥部主办的跨流域、跨区域大型实战应急演练。记者在现场获悉,四川今年以来已妥善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5起,并已统筹1.2亿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为推进区域(流域)联防联控,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求,四川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确保四川生态环境安全。
记者了解到,四川现有尾矿库192个,在距离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有化工企业125家,且与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目标交错分布,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以及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很容易诱发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安全压力巨大。
“今年以来已妥善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5起,较去年同期减少6起,同比下降28.6%,全省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四川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四川重拳出击,多向发力,切实在守底线、保安全上下功夫。
具体如何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银昌表示,今年生态环境系统对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尾矿库排土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等进行了全覆盖排除,完成1万多个环境安全隐患点位排查整改,基本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还统筹1.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配置省市两级应急监测设备和车辆,出台了《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深化“7横11纵”流域联防联控,进一步完善与周边7省及省内11条重点流域所涉市(州)联动机制,抓实抓细信息互通、预警会商、联席会议等制度。
据了解,年底四川还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重点县(市、区)环境应急能力,制定危险化学品风险源清单,实施分类管理;构建园区环境安全驻点监管模式,在园区设置2至3人的驻点分队,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化解危机,推进固定污染源特别是涉危化品工业园区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危废处置能力,把环境风险隐患切实消除在萌芽状态。